八仙賀壽、新年頌 陳楚蕙, 方漢粧 of 香港新天彩潮剧团
十仙庆寿 or 五福连 by 广东潮剧院一团 and 香港升艺潮剧团
This year, the first day of Chinese New Year falls on Sunday, 18 Feb 2007. This year is the year of pig. I wish everyone good luck, pink health and prosperity.
Every year, I will play the cassette 八仙賀壽、新年頌 by 陳楚蕙 and 方漢粧 of 香港新天彩潮剧团. The cassette contains the standard songs and music for festive celebrations. It is a symbolic move to usher in the new year for health, wealth, growth and prosperity for the family, friends and relatives.
Then, I will play the VCD 十仙庆寿 or 五福连 by 广东潮剧院一团. 十仙庆寿是潮汕人仕传统喜庆节日,必备剧目。本剧共分五段,所又名(五福连);(一)十仙庆寿;(二)跳加冠;(三)仙姬送子;(四)唐明皇净棚;(五)京城会。 I will also watch the 五福连 version by 香港升艺潮剧团. I enjoy watching all the parts of 五福连 every year.
«五福连»的由来
潮剧开场吉祥戏«五福连»,在1962年春天之前,并没有这个戏名,而是叫作«扮仙»,它包括«净棚»、«跳加冠»、«十仙庆寿»、«仙姬送子»、«京城会»五出,是以庆寿、祝福、团圆为主要内容。解放前每个潮剧戏班不论到哪一个演出点,每个开场,它都是必演的剧目,意在招来吉祥。十多年来潮汕所有潮剧团多演"广场戏",亦必须在开场时先演,甚至在戏演出中间插演此剧目,有时应主人的要求,还多次插演,但自解放后到1962年之前,此剧目被认为思想内容属于封建迷信,而没有演出。
1962年春天,一贯热爱潮剧艺术的领导人吴南生同志来住澄海,带领潮剧院几位编剧人员进行«续荔镜记»(«陈三五娘»下集)的剧本整理工作,同时鼓励潮剧院一团排练«扮仙»这个剧目,在演出之前,艺人们有所研究,认为如依叫«扮仙»,顾名思义,易于直接招来非议。吴南生同志看了内部彩排之后,根据其内容,提出改名为«五福连»的建议,得到艺人们的赞同而定下来并公开演出。当时«五福连»之名虽定,但因大气候的影响,各潮剧团还不可能放胆演出,直至改革开放之年,遍城乡的各演出点,才能逐渐听到«五福连»的锣鼓声。国际潮剧节期间终于正式奠定了«五福连»的思想、艺术地位,命名为潮剧开场吉祥戏。
«五福连»的这次大型演出,是潮剧史上前年未有的壮举,现场由汕头电视台录像,事后结合国际潮万里节的各项活动实录,由韩江影视公司出版专辑,名为«五洲潮曲共乡情»,发行海内外。«五福连»的剧本则发表于汕头市艺术研究室编的«潮剧研究»第一辑,同时还发表原广东潮剧院副院长林淳钧的«潮剧开台吉祥戏"五福连"摭谈»一文,详谈«五福连»的来龙去脉。
特区工报»1997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