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潮剧团演出报道
很开心在2009年10月12日在新加坡华文报,联合早报,再一次读到有关福建云霄县潮剧团在德福12巷的凤山宫演出消息。这里把联合早报记者谢燕燕的报道转贴到此博客站与大家分享。
你也可以到http://www.zaobao.com/sp/sp091012_023.shtml, 网上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十年代开始复苏 本地酬神戏锣声日响
团缘
迈入21世纪,酬神戏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以新形式、新姿态复苏,只是运作方式,有了些许不同。
谢燕燕 报道
从上个星期五起,一到夜幕低垂,便有一批批潮剧迷想方设法、深入德福12巷的工业区寻找一间百年古庙——凤山宫,为的是观赏中国云霄潮剧团所呈献的酬神戏。
婴儿潮那一代都会记得,酬神戏曾经是他们儿时唯一娱乐。每当住家附近的神庙庆祝神诞,便会锣鼓喧天,灯火通明,异常热闹。但这已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
迈入21世纪的今天,酬神戏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以新形式、新姿态复苏,只是运作方式,有了些许不同。
留意酬神戏最新趋势的戏迷,都会知道要看酬神戏,最佳去处不是“韭菜芭”,便是“葱茅园”。“韭菜芭”指的是“韭菜芭城隍庙”,昔日是个“韭菜芭”,“葱茅园”则是凤山宫所在处,百多年前是个“葱茅园”。
演出场数破世界纪录
论规模,今日酬神戏场数,绝不是过去所能比的。拿凤山宫这次为了庆祝九皇大帝圣诞而办的酬神戏,并非只演一两晚,而是一口气演上20天,一直演到本月27日,戏迷可过足看戏瘾。
韭菜芭城隍庙的酬神戏场数就更惊人,迈入90年代,城隍庙演戏的天数越来越长,1992年46场,1993年59场,之后逐年增加,1998年激增到109场,今年更是破世界纪录,演足131天,不管是中国晋江石鼓庙,台湾保安宫或本地杨桃园城隍庙,皆望尘莫及。
凤山宫主席唐嘉林说,20场酬神戏的戏金,除了一晚由凤山宫善信出钱外,剩余都是由个别信徒或公司为答谢神明而报效的,一晚的戏金是2500元,这不包括来回机票、膳食、搭建舞台、租用集装箱等的费用,实际费用是4000多至5000元。
唐嘉林表示,其实还有人愿意出钱报效酬神戏,但他们一整个月的庆祝活动都排得满满,因此无法延长天数。
凤山宫过去庆祝神诞,都请本地戏班,今年却从福建省请来了云霄潮剧团,原因是这个由福建人组成的潮剧团,两度到我国表演时,因演出认真,赢得了观众的口碑。
团长何继雄受访时说,福建省共有三个潮剧团,除了云霄,还有诏安和东山潮剧团。成立于1951年的云霄潮剧团,目前共有75名团员,当中16至17岁的共10人,20岁的约七八人,因此是个很年轻的剧团。
一年只有365天,云霄潮剧团去年却上演500场大戏,其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何团长解释说,200天是演上下场,因此共400场,另外有100个日场。500场中,15场在新加坡,46场在香港,剩余在广东和福建,广东占了80%,可见潮州老乡也爱看这班福建人演潮州戏。
那晚看他们演《左良玉下山》,演员们在台上是字正腔圆的念、唱潮剧,可是一回到后台,说的是却家乡闽南话。团长说,该团早期演潮剧时,念白还是闽南话,后来才改成潮州话。
对酬神戏有深入研究的新加坡戏曲学院院长蔡曙鹏说,电视还不普遍时,是酬神戏的黄金时代。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拍了大量戏曲电影,也把地方戏推向一个新高潮。文革后不再拍这类电影,但台湾歌仔戏团到本地演出,却带来新影响,也造成本地戏班风格的改变。
蔡曙鹏说,本地电视台在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拍了大量地方戏曲,也为酬神戏打了强心针,不过到了七十年代末,随着政府组屋的大量兴建,加上方言节目逐渐被华语节目取代,酬神戏逐渐走向没落,但是进入九十年代,又开始复苏。
云霄潮剧团下来还有好多天演出,票价大众化,从5元起。所有门票收入都充作慈善用途,有的为凤山宫教育基金、敬老基金筹款,有的捐助戏曲学院、民众联络所、医药组织,也有为凤山宫属下香社筹款。有意购票者,可以联络凤山宫售票处或在当天购票入场。
演出地点:凤山宫(49 Defu Lane 12)
演出时间:晚上8时
免费短程巴士来回:友诺士地铁站旁停车场(每晚7时30分开车,10 时30分回程)
川行巴士:后港3道巴士站25、45、51、55、87、854、机场路巴士站90、94
询问电话:6280-6519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