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潮語電影知多少?
《说潮剧 话当年》(39)时光倒流 50到70年代(27)- 香港潮语电影知多少? Discussing Teochew Opera Recalling The Past(39)Time Reversal 1950s to 1970s(27)-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s Teochew Movies ? 香港潮語電影知多少? 香港电影公司从1955年到1976年,总共生产了164部潮语电影。您看过哪几部呢? 这个视频没有穿插音频或电影片段,主要是由我用潮语和大家分享香港电影公司从1955年到1976年所生产的潮语电影。之前有几个视频已经介绍过1955年到1962年的潮语电影,所以这个视频只是简单的介绍。从1963年开始,您会看到熟悉的电影街招,唱片封面或电影剧照。 以下的资料源自《香港潮语电影寻迹》: 東南亞的資金和市場是戰後香港電影的命脈所在。五、六十年代,海外不同籍貫華僑的需求,造就香港成為攝製國語片,以及粵、廈和潮語等方言片的織夢工場。五十年代電影發行商為迎合東南亞潮僑需求, 催生出來的產物 - 潮語配音片,啟發了後來者對焦潮僑市場,開拍以潮籍人士熟悉的故事為題材、加插潮語歌曲的潮語歌唱片。 潮語片的出現比廈語片遲,香港第一部潮語片是1955年鴕江影業公司出品 夏帆主演的《王金龍》。 女主角夏帆其後數年主演多部電影, 對潮語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潮語片初期產量並不多,產量最高的1958年不過五部,1957年甚至沒有生產。 1959年,東山潮音劇藝社成立,積極籌組演出,為拍攝潮語片鋪路。原屬新天彩潮劇團、曾為粵語片配唱潮曲的方巧玉加盟東山,主演了潮語片 《劉明珠三審玉芝蘭》(1960)。 但真正激起市場萬重浪的,是廣東潮劇團1960年5、6月間訪港演出,及其後姚璇秋主演的潮劇電影《蘇六娘》(1960)的公映。電影《蘇六娘》在星馬和香港賣座鼎盛,吸引本地及東南亞潮籍僑商投資拍攝潮劇電影,連本來拍廈語片的閩籍製片家吳源祥亦染指潮語片。要待1960年東海公司拍攝潮語戲曲片開始,潮語片的產量才大增,並由是興旺了三四年。 本來在幕後配唱潮曲的新天彩潮劇團演員,頓時為片商羅致,從錄音室跨進片場 ,演出屬於自己的大戲 ,當中包括日後馳譽東南亞的本地土生土長的女小生陳楚蕙。新天彩在其後短短幾年間, 與東山成為兩大潮語片主要演出團隊。他們的作品,分別成為星馬兩大發行商光藝和邵氏對陣的武器。 整個潮語片業在1966年陳楚蕙,張應炎為潮藝製片公司拍罷最後一批潮語片後結束。之後邵氏公司在1976年出品了《辭郎洲》,但只孤立的一部,是個特殊的例子。从1955年到1976,香港电影公司留下一百六十四部潮語片,整個風潮便優旗息鼓 。 谢谢槟城陈女士分享电影街招和歌册。 感谢吉打张贵炎分享七彩唱片封面。 新加坡才顺2025年7月17日剪辑 ©新加坡才顺 源: 《香港潮语电影寻迹》- 編者的話(吴君玉) 《香港潮语电影寻迹》- 對潮語片的一些觀察和認識(蒲鋒)
<< Home